傳道授業為人師
在談及為什么會選擇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的時候,晏老師給我講了一則《論語》里的故事:“孔子讓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等幾個弟子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輪到曾點時,他說,我和他們三個人想法都不同。我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說,吾與點也。”
曾點這番話,體現了一個讀書人對自我價值的選擇。在他看來,當老師最大的成就感就來源于平時和學生的交往、互動中能看到他們成長的過程。
“每個人的志向不同,就像剛才論語里的故事一樣,有人想當將軍,有人想做宰相,而我想做曾點這種人———協‘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好比女媧造人、練鐵成鋼,為師育人就是這么一種追求進步、追求成長且快樂的過程。”晏老師這番夫子自道的話語,頗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知識分子淡泊明志的價值取向和人格魅力。
記得念高中時,讀《陳涉世家》,我頗為陳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豪情壯志所感染,認為好男兒就應該志存高遠。今日聽了晏老師這一番話,我突然理解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通透豁達———人生的意義不在于自己能飛多高多遠,而在于腳踏實地笑對人生。
“我相信一片草葉不亞于行天的星星,一只螞蟻、一粒沙子和一個鷦鷯蛋同樣完美。”詩人惠特曼曾經這樣寫道。的確,為人師者傳道授業和王侯將相指點江山有著同樣偉大甚至更加不朽的意義。
嘉言善行潤桃李
晏老師以前當過高中政治老師,有非常豐富的授課經驗。后來調入景德鎮學院思政部執教十余載,期間進修深造獲得了博士學位。十多年來,晏老師兢兢業業,歷年學生網上評教為優秀教師。在同行眼里,他本分做人、踏實做事,教學與科研碩果累累;課內諄諄教誨,課外循循善誘,在學生眼里,他是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在大學的課堂上,老師要和許多因素做對抗,比如學生的興趣、關注點、手機、專業課作業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到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的專注程度。
對于有的人來說,思政課同專業課相比,似乎是無足輕重的“小菜”。對此,晏老師不以為然。他認為,思政教學往大處說,希望通過教育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古今中外,那些事業成功最后因為偏離人生正軌而馬失前蹄乃至身敗名裂者,大半都是人生觀或價值觀上出了問題。惟其如此,對于老師而言,平時要多看多聽多想,時刻提醒著自己不可與時代脫節。
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當肩負起“立德樹人”和“鞏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任。想要幫助學生“解惑”,思政課老師更應該以身作則,做一個“古道熱腸,溫潤而澤,博洽多聞,守正不撓”的人。他說:“教學往大的層面上說,希望通過教育改變學生思想從而改變學生命運。往小了去說,就是希望學生獲得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學知識就是讓自己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立足生存。宴功明從事思政教學以來,始終在不斷探索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用“參與式-體驗式教學模式”、“開放式—動態性社會實踐模式”的理念和思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及主動性,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擴展思政課的空間視域。
談及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晏老師深有感觸地說:“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自己得要有一桶水,換句話說,你上好一節課,課堂上你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但真正下功夫的還是在課外,課外更多的是思考的過程,看書查閱資料備課的過程。而我不大喜歡那種只自己講課而讓學生陷入被動的氛圍,我更喜歡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而老師更重要的是要發揮引導作用。每一節課,我都給自己一個標準,讓學生有所獲有所得。”為了使每一堂課都能讓學生入心入腦,他力求做到講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并在課堂上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舉辦辯論賽、開政治熱點討論課等等,引導學生脫離被動的狀態,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政治素養。
“上晏老師的課,既能獲得知識,又能開闊視野;既能提升覺悟,又能獲得快樂。”他的學生如是說。
有一次,他參加一個期末考試的監考,一進教室,大伙就鼓掌并且激動地喊:“老師,老師!”當時他以為是學生與他套近乎,就笑道:“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有用嗎?”誰知學生們集體搖頭:“不不不,老師當年您給我們上過討論課呢。”他聞言才恍然大悟,原來學生記得的是以往討論課上生動活潑的情景。
談起這件事的時候,我看到晏老師情不自禁地揚起嘴角。都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想也只有在他感覺自己的教學工作對學生思想、命運有所改變的時候,才真正符合這個社會對老師們的期待和認可,他才能真正感到自豪。
生而有限知無涯
晏老師是一個酷愛閱讀的人,他覺得年輕人不應該浪費太多時間在qq、微信上———人生有限,知識無涯,應該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多的去看書。有時候一個多月沒有看書,他會覺得十分煩躁,日子過得很虛幻,因為時光在虛度,自己卻一無所獲。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晏老師對此深有體會。課內,他喜歡將自己從書中看到的故事或者鮮明案例講給學生聽,從而告訴學生要怎么面對人世間的光怪陸離的誘惑或突如其來的挫折,而不是只告訴學生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課外,看到一本好書,他也時常推薦學生去閱讀,往往讓學生于潤物無聲中學到很多教科書之外的東西。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手機等數碼產品橫行的年代,碎片化閱讀越來越嚴重,有多少人多久都沒有好好體會過紙質書籍的質感,又有多少人泛游在對自己毫無益處的泡沫文字中浪費時間和精力。生活節奏快了,人心也變得浮躁了,在現代,還有多少人能停下來泡一壺茶,孤燈獨伴品讀一本好書呢?
甘做學生掌燈人
在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我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尖銳的問題:“在哪些時候讓他覺得自己的職業是在做一名春風化雨的老師而不是做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
我知道這是一個十分冒昧的問題,但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
“我一直都是一名老師,為學生掌起一盞心燈是我人生價值之所在。”晏老師不假思索地回答,話語里透著自豪,更有他對教學溢于言表的熱愛。育人路上,晏老師用心用情,嚴格要求自己,讓每一個學生愉快地完成學業。他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熏陶,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上一路相隨,像一位掌燈人,引導學生通往光明的未來。
采訪結束,告別晏功明老師那一瞬間,從他那堅定的眼神中,我仿佛聯想起《論語》中描繪的詩意情景:暮春時節,一群童子穿上春天的服裝,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晏功明簡介:
景德鎮學院思政部博士講師。參與2012年江西省人文社科課題“以《基礎課》為平臺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若干問題研究”。撰寫《孟子“君臣”、“君民”關系主張的淵源再探析》等多篇學術論文。
2009年指導學生參加全校第二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獲得一等獎;2009年參加全校青年教師學技能說課比賽獲得二等獎;2011年參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獲得三等獎;2012年參加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案評選獲得三等獎;2017(年作為景德鎮市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參加全市宣講;2018年被評為景德鎮學院首屆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