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草“桃源”,三味沁書屋
“百草園”之于魯迅,為樂園;“三味書屋”之于魯迅,為啟蒙。童年的伊甸園,草木繁榮,綠肥紅瘦,以好奇的眼光去探索植物世界,便是田雙幼時最大的樂趣;“一花一菩提,一葉一世界”,那時的她,對萬千植物還是未知,只是拈花沾草,便怡然自得,以一種接近禪意的捉摸去打探奇妙的植物殿堂。“百草園”是田雙孩童時期便在心中暗自種下的一顆微小的種子,放學回家后擺弄植物的欣喜、追著大人尋味植物名字的殷切,都是灌溉種子的雨露,童心在生根發芽。
上大學報考專業,田雙跟隨著最初的興趣,報考了山東農業大學園林專業,開始了自己與植物更深入的緣分。2004年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后,她想進一步研究植物世界的奧妙,便考入江西農業大學,先后獲得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碩士學位和林木遺傳育種專業博士學位。“三味書屋”,是田雙從本科到博士階段學習的三種不同體味,亦是她將興趣轉化成專業的三味心路歷程。其中一味是自覺,一味是自知,一味是堅定。從童年的“百草園”到長大后的“三味書屋”,她始終沒有忘卻的是自己對植物的喜愛與熱忱,那顆“后花園”生長的種子,也在她的呵護與澆灌下,日益茁壯。
砥志研思,匠心求真知
“我認為科研就像是爬山,一步一腳印,一階一風景。”田雙這樣比喻她的科研事業。誠然,所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富美,不是一蹴而就的。田雙的科研路,也是一段“朝圣”之旅。
讀碩士期間,田雙跟隨導師研究分子植物學,這與她本科階段所學的園林專業還是有些差別,學起來便有些吃力。通過對專業領域書籍的閱讀、資料的積累,她逐漸克服了自己對于研究新領域的不安與惶恐,度過了一段艱難的自我調整時期,并開始從容地跟隨導師進行植物保護方面的研究,順利完成了“華南五針松保護遺傳學研究”等項目,積累經驗的同時,也加深了她對研究植物秘密的興趣。在導師的幫助下,田雙獲得了很多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研究植物遺傳密碼,在她看來,是一件神圣而又幸福的事情。
2013年,田雙考入江西農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專業的博士研究生,讀博期間,田雙師從江西農業大學教授,繼續攀登科研的高峰,以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發表論文三篇,向著自己的科研目標不斷邁進。
一個科研項目,從提出想法、申請項目、進入實驗、數據分析到最終的文章撰寫,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科研立項的靈感來源于平時的細心發現,而研究的每一步,都如同翻越一座高山。在研究植物譜系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都足以讓她崩潰。例如在立項時,從盲目到找到方向的跨越;在實驗室對實驗的反復推敲和驗證;運用軟件分析實驗數據的幾近崩潰和苦悶。田雙說,這幾年,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有時候,會在夜里想問題想得睡不著,睡著了突然醒來,密密麻麻的數據又在腦海中盤旋,這些數據可靠性怎樣?如何驗證?又說明了什么……田雙便遇到過很多次這樣的情況,每一次都是在耐心且平靜地排除若干個可能因素,攻克下接踵而至的難題后,獲得了科研項目的進展和突破。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田雙對科研的執著,換來了科研項目的善待。至今,田雙已經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亞熱帶地區三種古老植物比較譜系地理學研究”。這是田雙基于中國亞熱帶地區植物多樣性和豐富性的內在因素,對中國亞熱帶地區三種古老植物譜系的一次深入探尋。以第三紀孑遺植物青錢柳、大血藤和血水草為研究對象,采用比較譜系地理學的方法,揭示三個物種第四紀冰期避難所、冰期-間冰期遷移規律以及第四紀不同時期對三種古老植物分布區變遷、群體分化的影響。該項目的結題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中國亞熱帶植物第四紀分布區變化規律,對中國亞熱帶植物區系響應當今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進行預測,為中國亞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
此外,她主持完成江西省高等學校科技落地計劃項目“華木蓮群體基因組學研究”,2017年又獲得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基因組水平的華木蓮種群動態歷史研究”。還參與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項目“沙參屬DNA條形碼研究及其系統發育分析”和“冰期抑或間冰期避難所:山地植物雞肫草譜系地理學研究”。
碩果累累,言笑晏晏。“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田雙在科研道路上書寫著自己的青春年華,這一路,她是孤單的,伏案鉆研對冷燈,熱鬧都是別人的;這一路,她又是快樂的,與自己的興趣為伴,實驗探究運匠心,欣慰是自己的。
玉壺冰心,朱筆寫師魂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田雙的科研,成績斐然。在對科研精益求精的同時,田雙在教學上也傾注著滿腔心血,兢兢業業,貢獻突出。
2007年7月,田雙來到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景德鎮學院)任教,擔任風景園林本科專業和園林專科主要課程。在她的課堂上,她注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并花時間和精力去探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有時候甚至為了一個知識點和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學生能充分了解到知識點的個中原由,田雙自己也能獲取新的教學思路,此所謂“教學相長”也。因為學科特點,田雙會讓學生參與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促進對學科的具象認識。她也經常帶學生到戶外認識植物,采集標本。田雙認為,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能解決更多問題,是對教學的一種提升,在田雙的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不僅局限于課本,而是延伸到更寬闊的領域,她會將學科中的前沿信息與學生分享,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她常鼓勵學生放開手腳,實現自己的想法,并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她希望能將這種科研精神內化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一直傳承下去。
課堂外,她常常以一個“大姐姐”的身份去和學生談心聊天。據學科的專業方向對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提出實質性的建議,提醒學生要了解自身,發現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的目標。
春風化雨,澤沐桃李。在教學上的付出,也讓她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2016年年度考核獲景德鎮學院“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稱號;與生化系老師組建“江西省特色資源生物多樣性”重點實驗室,通過專家評審,驗收通過。
恣意人生,自在享清歡
“在這個美好又遺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遠方而來的獨行者,不斷行走,不顧一切,哭著,笑著,留戀人間,只為不虛此行。”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將獨行的意義歸于生活的本真目的。對于田雙來說,隨興趣工作、隨性情生活,就是自由自在。世界誘惑那么多,只有堅守住本心,才能一享清歡。在她一心科研的堅守時,也曾因同學事業的成功、物質的豐厚而有過心理不平衡,或因選擇的猶豫而陷入糾結,可動搖的心態最終都被她內心的聲音給改變,“我不愿意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科研和教學,就是我的樂趣所在,不用去和別人比,做自己就好。”便是她對自己生活態度的概括。
工作之余,田雙把最多的時間花在自己的家庭上。她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和支持她事業的丈夫,閑暇時間,陪伴女兒讀書、培養孩子興趣,就能讓她從獲得簡單又平凡的快樂。
無論是做科研、做師長、做妻子、做母親、做同事,她都能營造一片磁場,亮出一道風景。至真至善,至性至情,此為田雙博士的人生格調。
童年的“后花園”中長出的花草,正以一種健康的姿態繼續生長著,向陽而生,是生命的姿態;和風戲蝶,是生命的愜意。平生無別樂,唯有百草香。田雙與植物的故事,還會繼續上演著。今后,她還會嘗試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去研究更多感興趣的科研項目,在科研朝圣的路上,步履不停。
(作者:李智雄)